12月6日至7日,非遗品牌建设与非遗扶贫对话暨第二届多彩贵州传统工艺振兴研讨交流会在清镇市贵州省旅游学校举行。本次对话研讨活动得到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指导,由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主办,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手工艺术学院、贵州省旅游学校、传统工艺贵州工作站承办。

研讨交流会现场
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一级巡视员黎盛翔,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手工学院院长、传统工艺贵州工作站站长赵罡,省文化和旅游厅非物质文化遗产处副处长李安鹏,贵州省旅游学校党委书记、校长钟东,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陆勇昌以及来自省内外的专家学者、企业家、设计师、非遗传承人共100余人参加本次对话研讨活动,开幕式由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龙佑铭主持。

黎盛翔致辞
黎盛翔在致辞中指出,贵州通过“研培计划”等多渠道、多形式的工作开展,激发传承人内在潜能,丰富作品题材,拓展应用空间,解决发展难题。培养出石丽平、王菁、韦波、陆永江等一批传统工艺振兴的领军人物,涌现了梵净山苗绣系列、布谷鸟布依系列,侗品源淀染系列等非遗品牌。但是这些品牌的影响力还不够大,助力精准扶贫的力度还需要加强,希望众多专家学者能提出好思路、好办法、好对策,帮助传承人、设计师、企业家们创造出在全国有影响力的更大更强的贵州品牌,使贵州传统工艺为多彩贵州的乡村振兴和美好新未来发挥积极的作用。

专家交流
本次对话研讨活动分别围绕“非遗品牌建设与非遗扶贫对话”“非遗品牌建设研讨”“非遗扶贫及创新发展研讨”以及“非遗保护利用研讨”等主题进行交流。对话研讨结束后,参会人员在主办方的组织下参观考察了国家艺术基金项目《苗族银饰传承创新人才培养》结业成果展、贵州传承人群“研培计划”优秀学员成果展、传统工艺贵州工作站以及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馆。
本次对话研讨活动的举办,着力为非遗传承人、设计师和研究人员搭建一个交流的平台,为贵州传统工艺的振兴,特别是在品牌建设等方面建言献策,提供宝贵的意见和可行的路径。通过一系列传统工艺振兴工作的实施,帮助传承人群增强文化自信和传承实践能力,激发非遗的内生动力,促进非遗见人见物见生活,更好地为现代生活服务。
作者:徐霖
来源: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