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抖擞贵州七十年 多彩飞扬新画卷——发现新贵州”启动仪式在位于北京市的人民日报社举行。 省领导、国内外各界嘉宾、国内主流媒体主要负责人出席活动。 “抖擞贵州七十年 多彩飞扬新画卷——发现新贵州”由贵州省委宣传部主办,贵州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环球网承办,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贵州广播电视台、多彩贵州网协办。 该项目借助当代新媒体、融媒体的传播形式,,从政治、民生、经济、生态和旅游、科技、基建、文化等7大主题,以70个微视频展示贵州成就,宣传贵州品牌形象,视频将在环球网官方抖音号“环球视角”进行播放。 在贵州的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大歌的精彩表演中,启动仪式正式开始。 《序篇:宏图锦绣的贵州》《砥砺奋进的贵州》《精彩纷呈的贵州》《多彩贵州:中国吸引力·用双手绣出幸福》《人杰地灵的贵州》《不可思议的贵州》等短视频,对贵州交通、经济社会发展,本土美食、人文风情,传统特色手工艺传承与带动人口就业,自然遗产风光及脱贫攻坚成果,少数民族特色、茶文化以及改革成果等多方面逐一进行展示,全面呈现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贵州发生的巨大变化。 印度工商联合会中国会长Atul Dalakoti、环球时报社总编辑胡锡进、中国扶贫基金会副秘书长王军、贵州省盘州市淤泥乡岩博联村党委书记余留芬、中央民族大学品牌研究院院长解树江等作为推介人,站在各自角度,对外推介多彩贵州。
“经过70年的努力奋斗,贵州彻底撕掉了封闭、贫穷、落后的旧标签,转变成一个充满活力、充满希望、愿景明朗,行动力明确的新贵州。”贵州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慕德贵发表开幕致辞时这样说。 走过70年,贵州“新”在“风貌”—— 2018年,全省生产总值达1480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1244元,分别是1949年的2377倍和937倍,实现质的飞跃; 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省贫困人口从923万减少到155万,减贫人数全国第一; 贵州山开海平拥抱世界,率先在西部实现“县县通高速”,航空和高铁覆盖全境; 贵州是世界“桥梁博物馆”,世界前100名高桥中有47座在贵州,占了半壁江山; 作为国之重器,位于贵州的“中国天眼”FAST已发现132颗优质的脉冲星候选体,其中有93颗已被确认为新发现的脉冲星…… “这个项目是贵州省在把握时代趋势、媒体融合发展、增效宣传动能方面的积极尝试。”人民网副总裁宋丽云说。 她表示,贵州的发展取得的成绩,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大踏步前进的一个缩影。宣传工作要与时俱进,下功夫讲好中国故事,将中国发展兼收并蓄,和谐包容的优秀素质表现出来,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生动案例。 “‘抖擞贵州七十年 多彩飞扬新画卷——发现新贵州’活动将以新思维、新方式,呈现新气象、新成绩,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再创新篇。”宋丽云的话铿锵有力。 《来了不想走的黔东南》《贵州的“国民女神”》《外国人与折耳根的故事》《醉美梵净山》《多民族语言——“我爱你,中国”》等数十个抖音短视频,借助手机与网络,将贵州70年来的时代变迁生动地传递给世界。 “我发现这些年,外媒的报道中不断提及贵州。”环球时报社总编辑胡锡进以“发现新贵州”项目推介人的身份,通过媒体人的视角分享了他印象中“精彩纷呈的贵州”。 环球网去年做了一个报告,过去40年222家海外媒体,头一次报道贵州是在1980年的《环球邮报》,从1978年到1988年10年间,报道贵州的文章数量只有112篇。 而最近5年,海外媒体对贵州的报道逐年增加。2017年报道达到了1322篇,之后每一年,海外媒体对贵州的报道都在增加。 贵州还经常和“BIG(大)”联系在一起:大数据、中国最大的瀑布黄果树瀑布,最大的射电望远镜“天眼”、各种挑战建筑奇迹的大桥,还有成为中国市值最大流通企业的贵州茅台等。 “贵州还有三‘多’:山多,树多,民族多。”胡锡进热情推介了贵州秀丽的山川、多彩的民族风情以及优良的生态环境。 明月千里来相照,贵州必不负众望!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庞博 彭芳蓉
文章来源:《贵州日报》11月29日05版
版权所有:贵州民族大学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中心 中心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贵州民族大学电话:0851-8526785 邮编:55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