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心概况 | 中心动态 | 中心团队 | 人才培养 | 政策法规 | 学术交流 | 科学研究 | 产业动态 | 社会服务 
热点文章
· 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团队
· 省委宣传部、省财政厅关于印发
· 王林副校长到民族文化产业研究
· 我校师生赴中外名人文化产业集
· 视听新媒体时代:变化刚刚开始
· 网络视频行业的“混战”
· 文化与科技融合是产业升级的驱
· 我校师生赴中外名人文化产业集
· 我校召开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学
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正文
贵州民族民间文化科技园在贵州民族大学挂牌成立
2013-06-30 17:24 喻健  审核人:

2013年6月29日下午,贵州民族大学举行挂牌仪式,贵州民族民间文化科技园在贵州民大正式成立。省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产业发展办公室主任袁华,贵州大学副校长王红蕾,贵州师范大学副校长赵守盈,贵州理工学院副院长梁杰,贵州师范学院副院长张承鹄,省教育厅科技与研究生处处长熊星,省教育厅科技与研究生处调研员胡成俊,省科技厅高新科技及产业化处副处长敖剑,以及贵州宏宇药业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李霞等4家入园企业负责人及所在地党政领导,贵州民大科研院所、有关职能部门和相关学院负责人出席仪式。仪式由贵州民族大学副校长吴晓萍主持。

揭牌仪式现场    唐晓清/摄

贵州民族大学校长张学立致词说,贵州民族民间文化科技园建设,是以贵州民族大学为依托,吸引与我校共建的华南理工大学、青岛理工大学、美国加州大学、美国西北理工大学等国内外大学、科研院所参与支持,集中各类高等院校的知识、人才、科技优势,通过与其他社会优势资源相结合,推动知识生产、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和复合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形成有一定规模的知识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群。通过完善技术、人才、资本三大要素的结合,在贵州民族大学扩建区内搭建一个设施齐全、功能完善、产学研结合与互动等为一体的科技产业化服务平台,吸引高科技人才和高新技术项目集聚,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实现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这对于提升贵州文化产业增加值,推动贵州工业强省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张校长指出,贵州民族民间文化科技园以“创意、创新、创业”为主题,坚持校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建园思路,遵循基础设施和软环境建设并重的建园方向,积极探索建立有利于调动高校、地方政府以及各种社会力量积极性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创新资源聚集和辐射提供支撑,实现园区可持续发展。张校长希望各级各部门领导一如既往地关心贵州民族民间文化科技园的建设与发展,希望各家文化企业踊跃入园创业发展,学校将进一步完善服务机制,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他最后说,在各位领导和朋友的大力支持下,贵州民族民间文化科技园一定会为贵州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张学立校长致词    唐晓清/摄

省文改与文产办主任袁华讲话    唐晓清/摄

 

副校长吴晓萍主持会议    唐晓清/摄

科技园筹建办主任、传媒学院院长颜春龙汇报贵州民族民间文化科技园筹建情况

    唐晓清/摄

贵州民族民间文化科技园筹建办公室主任、传媒学院院长颜春龙博士汇报了贵州民族民间文化科技园筹建情况。贵州民族民间文化科技园已筹建一年多时间,经过充分酝酿筹划,目前已完成贵州民族民间文化科技园建设方案、发展规划、配套政策、管理办法等各项规章制度。目前已有5家企业签约入驻该科技园。他说,贵州民族民间文化科技园成立后将主要发挥四个方面的功能:一是创新企业孵化功能,吸引高校师生以及地方的各类科技创业者创办科技企业,充分满足高校科研院所高素质人才的创新创业需求;二是科技成果转化功能,为各依托高校、合作单位提供良好的硬件设施、政策环境、管理机制、资金保障等有利条件,实现科技成果的推广、转化和产业化;三是人才培养集聚功能,科技园将建设科技人才公寓,优惠政策措施,为入园人才提供住宿、家属就业、子女就学等保障;四是创新资源集聚功能,鼓励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共建研发机构、技术平台、创新产业等产学研结合体。

贵州宏宇药业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李霞代表入驻企业讲话,她表示,要借助贵州民族民间文化科技园的资源优势,推动民族民间文化产业发展。

省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产业发展办公室主任袁华发表讲话。他说,贵州民族民间文化丰富,非物质文化居全国前列,如何将突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产品优势,如何将民族民间文化与科技、旅游等企业结合起来,这是提升我省文化产业增加值的重要举措。而贵州民族民间文化科技园的成立,是贵州第一家民族民间文化与创新科技结合的创业园区,这对我省民族民间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产品优势,是一个很好的探索,也是一种挖掘、整理、传承、保护、创新和传播展示贵州民族民间文化的重大战略和重要平台。他表示,省文产办将与各高校加大合作力度,作好服务工作,以推动贵州文化产业跨越发展、多元发展。

张学立校长与贵州宏宇药业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李霞签署合作协议    唐晓清/摄

张学立校长与贵州岑巩安邦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朝军签署合作协议   唐晓清/摄

张学立校长与贵州今彩民族文化研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郑波签署合作协议   唐晓清/摄

张学立校长与安顺月圆苗族蜡染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月圆签署合作协议

唐晓清/摄

仪式上,张学立校长分别与贵州宏宇药业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李霞、贵州岑巩安邦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朝军、贵州今彩民族文化研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郑波、安顺月圆苗族蜡染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月圆等企业负责人签署了合作协议。随后,张学立校长、吴晓萍副校长和省文改与文产办主任袁华、省教育厅科技与研究生处处长熊星等领导一起,为“贵州民族民间文化科技园”揭牌。

揭牌仪式结束后,与会嘉宾赴贵州民族民间文化科技园成果展示厅,参观了贵州民族民间文化科技成果产品。

贵州日报、贵州电视台、贵阳电视台、贵州民族报、贵州都市报、贵阳日报、贵阳晚报、黔中早报等媒体记者前来采访报道。

据悉,贵州民族民间文化科技园基地建设总投资3亿元人民币,建设期为五年。争取在“十二五”期间打造成“基础设施完善、生态环境优美、科技信息畅通、服务体系健全、文化气息浓郁、民族特色鲜明”的国家大学科技园,成为贵州引进国内外智力与科技成果互动的国际化创新平台,成为立足贵阳、服务贵州民族文化的创新要素资源集散中心。

张学立校长、吴晓萍副校长和省文改与文产办主任袁华、省教育厅科技与研究生处处长熊星等领导一起,为“贵州民族民间文化科技园”揭牌    唐晓清/摄

与会嘉宾在贵州民族民间文化科技园成果展示厅参观民族民间文化科技成果产品

    唐晓清/摄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贵州民族大学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中心      中心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贵州民族大学
电话:0851-8526785      邮编:55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