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心概况 | 中心动态 | 中心团队 | 人才培养 | 政策法规 | 学术交流 | 科学研究 | 产业动态 | 社会服务 
热点文章
· 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团队
· 喜报!我中心所报课题获2021年
·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
· 用红色旅游助推乡村振兴
· 红色旅游目的地TPI指数强势增
· 实景娱乐成文旅融合趋势下新风
·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实践动力
· 打开演艺“新视界”
· 城市更新中需保护文化场域
中心团队
当前位置: 首页>>中心团队>>中心团队>>正文
2016年目标绩效考核工作总结
2017-02-28 21:39   审核人:

 

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于2013年9月正式成立,系学校根据我省文化产业发展研究急需和大力推进高校学研产深度合作、着力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而成立的。中心成立后,充分整合校内相关研究机构、学术团体和校外合作单位的优势资源,根据学校领导的指示,将贵州民族民间文化科技园、多彩贵州文化研究院、贵州民族大学茅台镇酒文化研究院、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多彩贵州文化协同创新中心(2011协同创新中心)、华中师大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民族文化产业研究基地、贵州瑶药瑶浴非物质文化传承研究基地、南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等纳入该中心共同管理,其中两个处级单位合署办公,形成了“一园”、“二院”、“两中心”、“三基地”的产学研一体化格局,广集人才,汇聚力量,使中心着力构筑成为一个既积极参与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又实施贵州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开发和利用的研究平台,成为学校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文化传承与创新、社会服务的重要支撑。中心目前有在编人员8人,在负担沉重、任务艰巨的情况下,克服困难,使中心工作超常规运转,全面完成了学校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明显成效。

2016年,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在喻健主任的带领下,保质保量地完成了相关目标任务,尤其是多彩贵州文化协同创新中心建设,9月13日顺利通过教育厅的绩效考核,并获得专家组高度评价,以全省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获得教育厅100万元的建设经费奖励。在中心成立不足四年的情况下,各项成果相继取得量和质的突破。以下分别从科研工作、服务社会、作风建设、支部建设以及特色项目等五个方面介绍工作完成情况。

一、团队协作开展科研,科研成果不断增加

2016年,中心积极开展科研活动,建立学术团队,积极参与国内国际学术交流,进行重要课题攻关,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果。

(一)积极开展科研活动,科研成果数量质量继续提升

经过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中心科研成果收获颇丰。本单位员工共发表文学作品18篇(组),发表学术论文21篇,提交研究报告4篇,出版学术著作1部,已送出版社待出版学术专著2部,获得重要奖励3项,科研项目立项4项,积极申报国家级项目1项,争取科研经费10余万元。

1、认真执行、实施学校科研管理有关规定。中心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中国科协《发表学术论文“五不准”》以及《贵州民族大学科研机构管理办法》、《贵州民族大学科研奖励暂行办法》等22个制度性文件,制定并贯彻了《多彩贵州文化协同创新中心科研管理办法》等10个协同创新研究文件,使大家认真体悟到了做科研的乐趣、动力和学术规范。尤其是对一些与民族文化产业学科较为密切的科研刊物,中心都一一标出并作为重点的投稿对象。部分教师通过自身的投稿及用稿经历,总结出部分刊物的用稿选题规律,并向大家传授经验。

2、建立健全科研院所管理制度。在中心整体层面,认真贯彻执行了《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工作任务及职责》、《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职责》、《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职责》、《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职责》的相关规定。在多彩贵州文化协同创新研究方面,按照《贵州民族大学2011协同创新中心管理办法(试行)》的要求,中心制订了《多彩贵州文化协同创新中心理事会章程》、《中心学术与咨询委员会章程(试行)》、《中心组织机构与管理运行制度(试行)》等10部规章制度,为中心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制度保障,为2011中心的绩效考核顺利通过提供了制度保障。

3、积极申报各类科研项目。中心前后共计申报了国家级项目1项、省部级(省厅级)项目7项。

4、立项省厅级课题2个,立项多彩贵州文化协同创新中心课题2个。叶宝忠的《基于云经济的贵州省中小企业管理创新研究》获得贵州省2016年高校人文社科研究规划项目立项,李任的《饮食文化资源与城市品牌打造研究——以武汉为例》获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项目立项;另外,冉永丽和李任分别获得多彩贵州文化协同创新中心课题《黔山中的匠心——贵州大方漆器文化技艺传承》和《贵州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

5、完成课题2项、协同创新项目1项。一是喻健教授的教育厅规划课题《贵州大学城高校联盟构建及其整合传播研究——以贵阳花溪大学城新闻联盟构建为例》(项目编号13GH47)结项;二是喻健教授完成贵州省长资金重大课题《贵州世居少数民族文学史》分课题《土家族文学史》撰写工作(承担当代作家文学部分共11万字),等待贵州省科会科学院申请结项;三是由我中心执行的贵州省教育厅“2011协同创新中心”项目《多彩贵州文化协同创新中心》(立项批文:黔教科研发[2013]377号)(项目负责人:张学立)顺利结项,并被评为全省第二名,获得教育厅100万元的建设经费奖励。

6、荣获重要奖项3个。一是王伟杰博士获得“国家民委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调研报告类三等奖”,同时获得了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皮书学术评审委员会颁发的“第七届优秀皮书报告奖二等奖”;二是喻健教授获得贵州民族大学2016年研究生学术论坛“优秀论文指二导老师奖”。

7、出版著作1本。中心编著的《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报告2016》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叶宝忠的专著《我国新型研发机构技术转移创新模式研究》即将由B级出版社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

8、发表学术论文及文学作品(文学作品18篇(组),学术论文21篇)39篇,在质量上也相当可观。其中,王伟杰的《中国少数民族非遗名录及传承人统计分析》在《西南民族大学学报》(B级)2016年第1期发表,《大健康产业背景下民族医药民俗的传承与保护研究》在《中南民族大学学报》(C级)2016年第4期发表;李任的《2006~2015年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报告》在《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报告(2016)》(C级)发表;喻健的《融汇整合,强化服务——关于大学城融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在2016年4月1日《贵州日报》发表。

8、申报专利6个。叶宝忠博士分别申报专利“一种玻璃瓶清洗脱水装置(ZL2016201441580)”、“一种玻璃酒瓶烤花贴膜自动分离贴膜系统(ZL2016201441608)”、“一种玻璃瓶流水线自动放盘系统(ZL2016201441824)”、“一种双通道玻璃瓶检验装置(ZL2016201441839)”、“一种便于去漆壳的玻璃瓶外壁在线喷涂装置(ZL2016201441966)”、“一种玻璃瓶外壁喷涂装置(ZL2016201441970)”。

(二)不断增强团队创新精神,提升团队攻关能力

中心整合8个研究机构和单位,其中两个处级单位合署办公,根据不同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整合学校科研力量,目前已经形成了6个学术研究团队,并在多彩贵州文化协同创新项目攻关中取得重要突破,并培育了1本蓝皮书、7本专著、1部民族民间文化戏剧改编作品集和8篇高水平学术论文。

1、加强学术团队建设,不断创新协作方式。中心先后组建了民族文化产业研究团队、多彩贵州文化研究团队、民族文化品牌研究团队、贵州酒文化研究团队、跨媒介文学研究学术团队和南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学术团队,通过具体的项目,达到了集体攻关、联合研究、产出重要成果的目的。民族文化产业研究学术团队和多彩贵州文化协同创新研究团队,逐步实现政产学研一体化的协同创新格局;跨媒介文学研究团队正共同研究攻关喻健教授领衔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南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团队,已经编写并出版我国首部民族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蓝皮书(2015、2016两版),并将于明年6月份面向全国发布此系列蓝皮书第三部;民族文化品牌研究团队和贵州酒文化研究团队已经结项了两部研究报告。

2、组织团队圆满通过多彩贵州文化协同创新中心结项考核。“多彩贵州文化协同创新中心”是我省首个文化传承类“2011中心”。2016年,在项目负责人张学立书记的领导下和科研处的大力指导下,大胆进行体制机制改革,认真开展协同创新研究,产出各种各类丰硕成果,顺利通过了教育厅绩效考评,并获得了全省第二名的优秀成绩;多彩贵州文化协同创新中心第二批招标10项课题也于年底结项;第三批课题选题征集工作已经结束,并将于12月底开展招标工作。

3、培育了7本专著、1部贵州民族民间故事戏剧改编作品集和8篇高水平学术论文。中心编辑的《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报告(2017)》已完成前期约稿及编辑工作,预计2017年6月出版;中心招标的“多彩贵州文化研究”书系,已经结项即可定稿出版;刚刚结项的“贵州民族民间故事戏剧改编作品集”已经完成编辑,即将出版;培育论文中,也逐渐定稿,并相继向各种核心期刊投稿。

4、申报中央资金100万元,启动多彩贵州文化协同创新中心第二批“贵州民族民间文化项目研发及产业孵化”项目招标工作,并于年底完成了第二批项目的结题验收工作。其中《多彩贵州世居民族民间故事舞台剧创编与展演》、《贵州彝族消费文化民族志电视片》、《贵州民族民间香药枕系列产品开发》、《APP语境下贵州民族题材的动漫产业转型》项目为“优秀”,《贵州少数民族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开发利用研究》和《“黔山中的匠心——贵州大方漆器文化技艺传承”电视片》、《贵州少数民族旅游工艺品创意研发与产品孵化(扎染蜡染系列)》、《贵州民族民间传说故事人物雕塑——苗族娃娃系列》、《贵州傩文化——面具艺术抢救及创意产品孵化》、《十二个太阳》动画片六个项目为“良好”。

(三)积极组织开展多样化的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

1、组织参加国际国内会议9人次。中心组织全体教师积极参加国际国内重要学术会议,对外宣传了学校和中心。11月28日至12月4日喻健主任作为贵州代表团成员之一,出席了中国文联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其参会的建言献策发言被大会简报采用并被中国作协机关报《文艺报》摘要刊载。叶宝忠、王伟杰参加了2016文化科技创新与文化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喻健主任应邀参加贵州省诗人协会走进海龙屯采风,并出席“龙腾汇川•诗照山海”诗歌研讨会;2016年10月喻健主任应邀出席铜仁市第五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暨2016贵州梵净山松桃苗族文化旅游节,参加“中国松桃·边地之光”旅游高峰论坛;王伟杰博士参加了“民俗文化与美丽乡村”2016年嘉兴端午国际学术研讨会和首届“中秋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术研讨会并做主题发言,并参加了第十七次全国皮书年会“皮书研创出版:专业化与规范性”。李光明老师参加首届哲学社会科学智库名家·贵州学术年会“暨”民族文化与旅游发展“学术研讨会。

2、开展国内学术交流培训2人次。王伟杰、李任参加由贵州文化厅举办的“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高级管理师资培训班”,并获得结业证书。

二、推进产学研一体化,积极做好社会服务

中心坚持“应用研究、研究应用”的科研原则,根据贵州省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努力开展面向现实的学术研究。一方面推进政产学研一体化建设,另一方面积极做好相关社会服务。

(一)大力推进“产学研”结合

1、开展社会服务项目1项。6月,在王林副校长的带领下,中心组织团队编制《贵安新区“四季禾图”产业园项目实施方案》,为该产业园在省政府工作汇报提供了规划文本。

2、进行多彩贵州文化传承与创新领域的电视片、动画片、舞台剧和工艺品研发9个。积极申报中央资金项目100万元,2016年初组织项目研发招标与立项,到目前研发孵化形成了舞台剧3部、电视片2个、工艺品4套、动画片2部,部分成果申报专利和获奖。

3、进行横向科研合作2项。2016年1月,促成贵州民族大学与贵州省文化改革发展办公室、贵州省多彩贵州文化产业发展集团,在多彩贵州文化创意园召开座谈会,签署三方合作协议并挂牌,协同共建“多彩贵州文化协同创新中心”,目前正在酝酿100万元民族文化产业研发项目。

另外,贵州省文化改革办公室批准立项的“多彩贵州文化协同创新中心体制机制创新研究”10 万元项目,已经完成课题并上报省文化改革办公室等待评审结项。

(二)积极做好社会服务工作

1、积极进行社会服务工作1项。中心联合科研处、美术学院做好了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班的培训工作。一是整合各个学院非遗的基本情况,填写贵州省非遗培训单位申报书,使我校成为贵州省首批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培训的高等院校;二是参与贵州省2016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高级师资管理培训班,为贵州省培训了首批60余名非遗学员。

2、社会咨询研究报告被采用5项。喻健的《贵州大学城高校联盟构建及其整合传播研究——以贵阳花溪大学城新闻联盟构建为例》和《文化产业背景下“多彩贵州”文化品牌的内涵研究》两篇研究报告被贵安新区花溪大学城管委会采用;王伟杰的《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以贵州传统手工技艺为例》研究报告被贵州省文产办采用,《2007-2015中国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基本经验、问题及未来发展展望》被贵州省文化厅采用;喻健申报的贵州民族大学科研院(所)、基地(中心)科研项目《“多彩贵州”文化品牌传播研究》,结项成果获得多彩贵州文化产业集团批示采用。

三、学习贯彻同步进行,严格开展作风建设

(一)认真学习执行中央等有关作风建设的规定,制定本年度作风建设方案

1、制定了作风建设方案。中心为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质量与效率,使我中心科研管理运行机制更加科学有序、规范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促进我中心科研工作更上一个台阶,根据学校作风建设要求和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部署,中心领导班子成员和全体党员就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切实加强作风建设。

2、严格执行学校会议有关规定,凡学校要求参加的会议,没有无故缺席、迟到、早退和请他人代会现象;

3、严格执行公务接待有关规定和接待等标准,无铺张浪费,无公款吃喝、外出旅游现象。

(二)加强作风建设,及时完成科研任务

1、保质保量完成各项科研任务、对所承担的科研申报工作限时受理办结。中心共产出论文及文学作品39篇,著作1部,研究报告4篇,立项课题4个,获得专利6个,获得奖励3个,其中1个为省部级奖励,保质保量完成各项科研任务。

2、科研项目没有出现被科研处通告撤项等事宜。中心职工在研项目基本都为刚刚立项,都为在研项目。

3、注重调查研究,学风会风严谨,没有出现学术不端现象。

四、积极参与支部建设,发挥党员带头作用

本中心与其他研究机构一起,属于联合党支部管理,在党支部组织领导下,积极参加政治学习,撰写学习心得,并在工作中发挥党员带头作用,尤其是在承担学校“2011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工作中,每个党员发挥了重要作用,顺利完成了教育厅绩效评估优秀成绩。

1、加强政治理论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和中央领导的重要讲话,党委有布置、基层有落实,使理论武装落实到位。

(1)积极参与研究机构联合党支部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学习读本》、《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和贵州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精神。

(2)结合“三严三实”教育实践活动,学习《习近平关于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论述摘编》、《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贯彻落实校党委颁发的《学习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路新战略》(校党字[2016]98号)、《关于深入贯彻落实〈高等学校落实中央八项规定若干精神规定〉的通知》(校党字[2016]77号)文件精神。

(3)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在安徽省考察调研期间关于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重要批示精神》,学习《全省“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指导工作要点》,以及校党委《关于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实施意见》(校党字[2016]96号),积极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专题讨论。

2、研究机构联合党支部学习有计划、有内容、有制度、有保障。

(1)研究机构联合支部采取集中学习和自学等形式,认真组织各种学习活动。

(2)做到学习活动有计划、有记录。

(3)有研究机构联合支部年终工作总结。

3、联合党支部结合教学科研政策和业务学习,认真学习贯彻《李克强总理在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中国科协《发表学术论文“五不准”》,学习《贵州省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十三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努力开展以“科学研究如何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主题的学习讨论。

作为研究机构,如何践行“三严三实”、“两学一做”,重在落实科学研究如何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问题,在学习讨论的同时,力求落实到自己的研究和相关工作中。

4、提升党员发展质量,加大青年教师党员发展工作力度,加大党员教育培训力度。

(1)研究机构联合支部班子配备齐全,现在的班子成员由李天元、龙昭宝、郎雅娟三位同志组成。

(2)努力加大青年教职工党员发展工作力度,如预备党员钟小斌同志的及时转正、许桂香博士的组织培养等。

(3)积极组织学习学校本支部党员参加学校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相关文件的学习。

5、聚焦“四风”,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民主生活会、“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继续完善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工作机制。

(1)研究机构联合支部认真深入开展党的“三严三实”专项活动,建立长效机制。主要是要求党员同志以实际行动,带头把“三严三实”落实到调研及相关工作中。

(2)聚焦“四风”,进一步完善改进工作作风、民族科学研究院一直有党员同志分工联系群众的机制,其他研究机构党员同志负责联系本部门群众,并及时根据情况作适当调整,切实解决师生和群众困难。

(3)认真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党员职工积极参加“学党章、抄党章”活动,处级干部积极参加学校集中培训,学习习总书记系列讲话原文,获得结业证书。并在学习教育活动中,结合工作实际,严格要求自己做合格党员。

6、认真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开展反腐倡廉教育。

(1)研究机构联合党支部积极参加学校和上级开展的党风廉政建设活动,同时,各研究机构部门领导利用集中学习时间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学习,研究人员无违纪违法行为发生 。

(2)研究机构联合党支部认真学习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十项规定”和厅“六项规定”,严格执行上级和学校有关党风廉政规定,严格用相关规定来检查对照自己。

(3)将学术廉洁建设纳入本部门日常工作,规范部门人员的行为。各研究机构领导在部门集中学习中及时提醒研究人员,将学术廉洁落实到自己的学术活动中。

(4)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认真履行工作在在职责。各研究机构都有部门的工作职责,均公开上墙并能认真履行。

(5)民族科学研究院等研究机构均积极参加校纪委开展的有关党风廉政建设教育活动。

7、按学校党务、校务公开实施意见,认真做好本部门需公开的工作内容。

(1)科研机构虽然工作经费不多,但仍然积极配合学校开展党务、校务公开相关工作。

(2)做好研究机构联合党支部、科研学报研究机构联合二级工会及本部门相关事务的公开工作。如“扶贫日”的募捐活动,除了通知大家在学校工会发布的相关捐款公示外,还请各研究机构工作人员把上报时的相关细目用手机拍照后给大家看,让大家对所捐款清清楚楚。

五、落实“两学一做”,实现“协同创新”特色项目

2016年,中心围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实践活动,中心全体员工努力学习党章党规,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中心全体党员积极做合格党员,努力学习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武装思想、凝聚力量,齐心协力,克服困难,发挥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积极开展本部门各项工作,在科研工作中取得了丰硕成果,为我校多彩贵州文化协同创新中心的绩效评估工作付出了辛勤汗水,以全省第二名的成绩完成多彩贵州文化协同创新中心的结项评估,为学校争得荣誉,为学校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文化传承和社会服务提供重要支撑。

1、本中心党小组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实践活动的具体要求,在喻健主任的带领下,完成了多彩贵州文化协同创新中心首批招标项目5部专著、第二批10个项目的招投标及结项工作,并已经完成了第三批项目的选题征集工作。尤其是第二批10个研发项目的成功结项,为多彩贵州文化协同创新研究的新模式积累了重要经验,并成功开发出两个电视片、两个动画片、一个舞台剧和四个文化创意系列产品,为2011中心的后续研发工作提供了重要示范。

2、研究机构联合党支部围绕“三严三实”专题民主生活会活动,积极开展本部门工作,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教育引导和鼓励教职工在岗位上创先争优,为学校建设发展做出积极贡献。如本年度初期,为丰富多彩贵州文化协同创新中心结项成果数量和质量,中心党员发扬艰苦奋斗、不辞劳苦的精神,在寒假期间进行报告撰写和文稿的编审工作,组织非遗研究团队面向全国征集非遗研究稿件,并承担部分报告的撰写工作,完成了少数民族非遗蓝皮书2016年的编辑和出版工作,得到了社会各界尤其是非遗学术界的高度认可。王伟杰博士参与的总报告获得“国家民委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调研报告类三等奖”,同时获得了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皮书学术评审委员会颁发的“第七届优秀皮书报告奖二等奖”。

3、为顺利迎接省教育厅组织的“2011协同创新中心”绩效考核评估,中心全体员工继续发扬吃苦耐劳、连续作战的优良作风,牺牲了暑假的时间,在7月至9月中旬期间,搜集结项资料,复印打印并装订成册,撰写结项自评报告,提交结项申请表,核算项目经费使用情况等等,最终在张学立书记、肖远平副校长、王林副校长的带领下,圆满地完成了相关考核指标任务,获得了结项等级为优秀的重大荣誉。

4、时至今日,中心仍然承担着多彩贵州文化协同创新中心的重要任务,中心部分员工仍在搜集第三批项目征集指南,撰写第三批项目论证报告;并在喻主任的带领下编审《多彩贵州文化学刊》第一辑的文稿,并完成了两次校对工作,预备年底之前提交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5、中心在科研处带领下,会同美术学院、人文科技学院共同申报贵州省非遗师资培训首批高校,并承担了申报表的填写和申报支撑材料的支撑和整理工作;尤其是与美术学院共同承担“贵州省2016非物质文化遗产高级师资管理培训班”,为我校非遗人才的培养培训工作提供了重要平台。

以上成绩的取得为我校如民族学、多民族文学等学科博士点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为民族文化与认知科学重点学科申报提供了丰富的科研成果,为我校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示范起到了带动作用,尤其是学校与政府部门、科研机构、文化科技企业、高校之间的协同创新研究新模式,更是促进了学校“产学研”一体化发展。

存在的问题和努力的方向

2016年,中心虽然取得了重要进步,并促使多彩贵州文化协同创新中心圆满完成了绩效考核,但还存在以下不足:

一是汇聚全校资源方面还需加强,还未能真正调动相关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是科研成果虽多,但国家级、省部级课题立项数较少,人均科研成果量还不令人满意;

三是限于体制机制限制和时间精力分散的原因,横向项目的开展不够理想,已经承担的一些横向课题没能继续跟进。

针对以上的问题,中心将在喻健教授的带领下,清晰定位中心的核心职能,打造更为团结务实的学术团队,确定每人的正确的研究方向,步步为营,稳扎稳打,争取在明年内在省部级课题和省部级奖励两个方面取得突破。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贵州民族大学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中心      中心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贵州民族大学
电话:0851-8526785      邮编:55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