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心概况 | 中心动态 | 中心团队 | 人才培养 | 政策法规 | 学术交流 | 科学研究 | 产业动态 | 社会服务 
热点文章
· 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团队
· 喜报!我中心所报课题获2021年
·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
· 用红色旅游助推乡村振兴
· 红色旅游目的地TPI指数强势增
· 实景娱乐成文旅融合趋势下新风
·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实践动力
· 打开演艺“新视界”
· 城市更新中需保护文化场域
中心团队
当前位置: 首页>>中心团队>>中心团队>>正文
2016年特色工作总结
2017-02-28 21:41   审核人:

 

2016年,本中心围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实践活动,党员职工努力学习党章党规,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学习读本》、《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等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中心全体党员积极做合格党员,齐心协力,克服困难,发挥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积极开展本部门各项工作,在我校多彩贵州文化协同创新中心建设中和绩效评估工作中付出了辛勤劳动,以全省第二名的成绩完成多彩贵州文化协同创新中心的结项评估,为学校争得荣誉,为学校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文化传承、社会服务和协同创新工作提供重要支撑。现总结如下:

一、主要特色和成就

(一)有效开展民族民间文化系列项目研发工作

作为多彩贵州文化协同创新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本中心完成了多彩贵州文化协同创新中心首批招标项目5部专著的结项工作、第二批10个项目100万元的招投标及结项工作,目前又启动了第三批项目的选题征集工作,年底即将进入招标阶段。尤其是第二批10个研发项目的成功结项,为多彩贵州文化协同创新研究的新模式积累了重要经验,并成功开发出2个电视片、2个动画片、1部民族民间故事戏剧改编集、3个舞台剧和4个文化创意系列产品,为2011中心的后续研发工作提供了重要示范。

(二)“非遗”蓝皮书编写与出版成效明显

为丰富多彩贵州文化协同创新中心结项成果数量和质量,中心成员发扬艰苦奋斗、不辞劳苦的精神,在寒假期间进行报告撰写和文稿的编审工作,组织非遗研究团队面向全国征集非遗研究稿件,并承担部分报告的撰写工作,完成了少数民族非遗蓝皮书2016年的编辑和出版工作,得到了社会各界尤其是非遗学术界的高度认可。并且,王伟杰博士参与的总报告获得“国家民委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调研报告类三等奖”,同时获得了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皮书学术评审委员会颁发的“第七届优秀皮书报告奖二等奖”。

(三)协同创新合作和研究工作进展顺利

中心负责完成相关协议制定、汇报稿编写、会议材料制定和打印等工作,年初我校与贵州省文改办、多彩贵州文化产业集团签订三方合作协议,真正使多彩贵州文化协同创新中心成为政产学研一体化发展的高端科研平台。同时,中心组织专家团队完成了贵州省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项目《多彩贵州文化协同创新中心体制机制创新研究》10万字研究报告,目前已向省文改办提交了研究成果和结项申请。

(四)“非遗”人才培训实施良好

人才培养是多彩贵州文化协同创新中心的重要工作之一,中心在科研处带领下,会同美术学院、人文科技学院共同申报贵州省非遗师资培训首批高校获得成功,并承担了申报表内容的填写和申报支撑材料的搜集和整理工作。尤其是与美术学院共同承担“贵州省2016非物质文化遗产高级师资管理培训班”,为我校非遗人才的培养工作提供了重要平台,得到省文化厅领导的高度赞誉。

(五)《多彩贵州文化学刊》编辑正常进行

为了推动多彩贵州文化领域的协同创新研究,丰富相关理论及实践研究成果,指导贵州文化产业发展实践,为了给多彩贵州文化研究的学人、广大读者提供发表研究成果、开展学术讨论的园地,我中心承担了由学校创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多彩贵州文化学刊》。目前已完成《多彩贵州文化学刊》第一辑30万字的征稿、编审、校对工作,预备年底之前提交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六)“2011协同创新中心”绩效评估获得省优第二

为顺利迎接省教育厅组织的“2011协同创新中心”绩效考核评估,中心全体员工继续发扬吃苦耐劳、连续作战的优良作风,牺牲了暑假休息的时间,在7月至9月中旬期间,搜集整理庞大的结项支撑材料料,复印打印并装订成册,撰写结项自评报告、项目答辩讲稿、答辩PPT制作、10个实地考察点协调布置、环境改造、分基地设立、分中心挂牌等工作,提交上传结项系列材料,等等,最终在张学立书记、肖远平副校长、王林副校长的带领下,圆满地完成了相关考核指标任务,使我校首个、全省第一个文化传承类2011中心顺利通过了教育厅专家组绩效评估,并以全省第二名的优秀成绩获得了教育厅100万元的建设经费奖励。

二、对学校的贡献

(一)研发项目的实施为我校提供协同创新的新案例

在进行多彩贵州文化传承与创新领域的电视片、动画片、舞台剧和工艺品研发的系列项目中,项目负责人与第三方企业公司合作,实现成果产业孵化,部分成果申报专利和获奖,为我校提供了协同创新的新案例。

(二)推“政校企”三方文化产业的横向合作

2016年1月,促成贵州民族大学与贵州省文化改革发展办公室、贵州省多彩贵州文化产业发展集团,在多彩贵州文化创意园召开座谈会,签署三方合作协议并挂牌,协同共建“多彩贵州文化协同创新中心”,目前正在酝酿100万元民族文化产业研发项目。另外,贵州省文化改革办公室批准立项的“多彩贵州文化协同创新中心体制机制创新研究”10 万元项目,已经完成课题并上报省文化改革办公室等待评审结项。由此,推进了学校与政府部门、企业之间的合作。

(三)注重智慧贡献,推进学校全面发展

一是多彩贵州文化协同创新中心获得全省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这对于贵州民族大学协同创新建设、创新创业工作、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均具有重要带动作用;由此展开的“多彩贵州”文化品牌的研究和探讨,使其内涵和外延更加丰盈、其成果逐步产业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为学校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文化传承和社会服务也提供重要支撑。

二是通过实施贵州民族民间文化项目研发及产业孵化三批项目,探索出了一条高等学校中学院与研究所、学院与学院、研究所与研究所、学院与文化企业、研究所与文化企业协同创新开展科学研究的新模式,产出了一大批旨在推动贵州文化产业发展、丰富文化创意产品数量、开展高端创意产品示范、促进了贵州文化创意产业的提升。

三是《多彩贵州文化学刊》的编辑与出版,成为多彩贵州文化协同创新中心建设的重要窗口,成为展示多彩贵州文化品牌、推动多彩贵州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并使之成为引领多彩贵州文化发展的一面旗帜,成为贵州各界人士、各族人民的精神家园。

四是《中国少数民族非遗蓝皮书》的出版发行,既是全国首部少数民族非遗蓝皮书的高端研究平台,也使我校实现了蓝皮书“高端智库”零的突破,尤其是蓝皮书中众多报告被贵州省文化厅、贵州省文改办、贵州省民宗委等政府部门的采用,真正使多彩贵州文化研究实现了社会效益,真正为贵州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言献策。

五是我校成为贵州省非遗师资培训首批高校,这为我校非遗人才的培养培训工作提供了重要平台;同时,“贵州省2016非物质文化遗产高级师资管理培训班”在我校开班,这对于扩大我校影响、宣传我校形象具有重要作用,并且对于我校实施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也起到带动和示范作用。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贵州民族大学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中心      中心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贵州民族大学
电话:0851-8526785      邮编:550025